毛泽东善于利用档案教育党员干部,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1942年至1945年,党中央在延安开展了以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为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统一全党的思想、政治、行动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党中央编辑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档案史料汇编,供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其中,最早编辑的《六大以来》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由中央秘书处材料科科长裴桐专门负责帮助毛泽东收集、提供档案文献资料,由毛泽东亲自选择、审核档案文献,亲自对档案文献进行分类、编辑、编目,亲自校对而编成的。在编辑《六大以来》的基础上,又继续编辑了《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在编辑这些档案史料过程中,不仅利用了中央秘书处材料科保存的红军长征时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带来的档案材料,还有毛泽东自己保存的文稿。胡乔木回忆说“编辑《六大以来》就是为了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六大以来》成了党整风的基本武器”。毛泽东在1943年把采取这些措施后引起的变化说得十分明白:“1941年5月,我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毫无影响。6月后编了党书(指《六大以来》),党书一出许多同志解除武装,故可能开9月会议。”《六大以来》等史料汇编对弄清党内路线是非找到了历史根据,帮助全党统一了思想,在延安整风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特别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书,许多史书其实也是历史档案。1952年,他购买了一部线装本的《二十四史》,从那时起直到1975年经常翻阅,书中许多地方都用笔作了标记、圈点或写下批语。他还把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阅读了17遍。在《二十四史》中,他最感兴趣并反复阅读的有《史记》《汉书》《三国志》《晋史》《旧唐书》《新唐书》《明史》。毛泽东阅读史书,研究史书,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批语。1964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不可以看不起老粗。他列举了三个老粗皇帝,其中之一就是朱元璋。1972年12月,毛泽东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可能吸收了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以李自成的教训为戒。在从西柏坡进京的路上,毛泽东同其他领导同志谈话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经常以史为鉴,运用史书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教育党员干部,他善于运用历史档案解决现实问题,也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毛泽东档案工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档案工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
一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档案材料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多篇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文章。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我现在还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但是“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如同欧美日本的资产阶级那样,所以我们自己非作搜集材料的工作不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这一论述说明调查研究必须自己亲自搜集档案材料。“档案本身就是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占有材料的材料源泉之一。”他把注重搜集和保存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重要前提,深感档案材料对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和最终作出决策的重要。把档案材料作为研究的对象,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具体方法之一。把档案材料作为研究的对象,是毛泽东档案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档案工作思想是创建和发展档案学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视档案比生命还重要的牺牲精神。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在撤离延安极其危险的时候,多次让档案人员带着档案先走,而他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保存下来一批珍贵档案,留下了中国革命宝贵的历史见证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有六位亲人先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精神和率先垂范,不少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管党的重要档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党中央秘书处交通科科长张宝泉坚决不告诉敌人档案存放的地方而壮烈牺牲。陈为人为保卫中央文库的档案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这些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勇于战斗,不怕牺牲,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三是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的内在规律。1951年7月,毛泽东在听取中央办公厅汇报文书档案工作时指示,档案管理要“分门别类、便于保存和寻找”。所谓“分门别类”,是指科学整理档案;“便于保存和寻找”,是指利用档案。这些非常专业的指示,说明毛泽东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应该说,这和他曾经从事档案工作有关。他在1923年担任中央局秘书之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现在大学档案专业是学习借鉴图书管理专业建立的,图书和档案管理的规律、方法基本一致。接收档案是前提,整理是基础,利用是目的。毛泽东对档案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对档案工作的规律揭示和概括,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是他人生经历和长期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
四是善于搜集和运用档案解决革命斗争和建设中的问题。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搜集敌人的报纸、志书分析研究敌情是为了打胜仗。在延安整风期间编辑《六大以来》是为了教育党员干部,统一全党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运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资政、资军。他一贯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同样他对档案工作也强调其目的在于应用。他关于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这一思想,是档案工作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纪念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的档案工作思想,就是要深刻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从档案工作的现状出发,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升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就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档案形成和运动的规律、档案工作的规律,档案的接收征集是前提,整理是基础,提供利用是最终目的,是各种各类档案形成和运动的一般规律。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干部和职工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规律,学习档案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档案事业的新形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视档案如生命的牺牲精神,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地做好档案工作。把保证档案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党和国家的档案信息资源、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资源万无一失。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更加主动自觉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者系辽宁省档案局馆原局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