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正在熟睡的急诊科护师王浩被一阵紧蹙的电话铃声叫醒,来不及思索,来不及犹豫,被选派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赴湖北支援的医疗队员王浩迅速起身收拾行李,因为天亮时,他们10名医务人员将奔赴湖北抗疫一线。
	桃李不言,爱自温暖
	2月2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这个被很多网友称为“爱你爱你”的日子,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即将出征湖北的白衣“战士”们来说,却充满着别离。
	
		
	
	爱是爱人别离时口罩遮住的脸上泛红的眼。王浩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主动请战武汉时,没有过多的壮语豪言,只是一句“我希望跟随万千先进者的脚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去,贡献一份力量!”王浩的爱人刚刚生完孩子不到两个月,临危受命,一声号令下,他奋勇上战场,斩断身后牵绊,把万般柔情,深埋心间。他用义无反顾诠释着“男丁格尔”的表率力量!
	爱是亲人牵挂时的千句叮咛、万般关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纪检宣传委员尹钰,15年党龄,身为急诊科护士长的她,看似柔弱的她,在肆虐病毒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尽自己所能挽救更多的病人”这份支撑她抗战在急诊前线的初衷却始终未曾改变。十几天来,制定疫情预案、完善预检分诊、接诊区域全面消毒,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忙碌得忘记自己的生日,顾不上家里生病的女儿,得知姐夫去世却来不及送他最后一程……舍小家、顾大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像这样的英雄们,还有很多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奋战在一线的急诊科“战士”们用生命默默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
	召即来、来即战、战能胜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急诊是医院抗击疫情战斗的“桥头堡”。从1月15日接到任务开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进入科室全面备战状态。急诊科全科人员,早早地放弃了休假,一直坚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除了配合医院梳理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急诊科党支部在全科进行思想动员,党员干部主动请战,干部、支委、护士长带头示范。科室迅速行动起来,对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治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知识培训,同时,制订接诊流程,全面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识别以及预检分诊工作。
	急诊科党支部共计13名党员,科主任、科护士长均是党员,同时担任支委,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效保障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在面对每一个急难险重任务时,在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等应急救援任务中,急诊科这个英雄的集体都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召即来、来即战、战能胜!
	平凡中见真情,大事前看担当
	面对肆虐的病毒,连续奋战在一线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巨大考验。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使得医院隔离服、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每天24小时值守新老院区发热预检分诊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们为了尽量节约使用隔离服,经常是连续6个小时不吃不喝,有的老师甚至穿着成人纸尿裤上发热门诊。浸出水的隔离服、口罩长时间绷住鼻梁产生的压疮、脸上勒出的血痕,对他们来说已司空见惯。
	
		
	
	老当益壮,再谱共产党人新篇章。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曹小平,这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疫情发生后始终站在最前沿,他深知危难时刻,作为科室带头人,坚守的重要性,哪怕在自己肾脏移植术后,一直还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也要带头坚守岗位,冲锋在前。
	科学防控,医学博士显身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急诊科副主任刘世平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作为本次防控省级救治专家组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已经连续加班多日,始终冲在危重病人救治的第一线,合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完成本院危重病人诊治的同时,不断深入基层医院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当兵就当排头兵,从医当作急诊人!”这是全体急诊人的心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斗中,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全体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勇担当敢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