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作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工作 -> 正文

校区搬迁及环境安全适应提示指南

文:川北医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处) 审核:张浩 刘小玉 邢艳 来源:川北医学院研究生工作部(处)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9-27

一、目的

通过校区搬迁及环境安全适应提示,使学生认识从搬迁到入住新高层公寓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重点掌握搬迁期间的人身防护、吊装作业避险、以及入住高层公寓初期的安全注意事项,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平安搬迁、平稳入住”目标。

二、主要对象

在校研究生

三、 安全适应提示要点

(一)搬迁准备安全

1.行李打包安全:严禁打包物品:绝对禁止将易燃易爆品(如酒精、汽油、烟花爆竹)、腐蚀性化学品(如酸碱试剂)、有毒物品、管制刀具等混入个人行李。

2.规范打包:尖锐物品(如刀具、玻璃器皿)需妥善包裹并明确标识;重物、书籍应分散装箱,避免过重;箱体外部清晰标注姓名、联系方式及“易碎”等提示。

(二)搬迁现场通行安全

1.识别区域:严格遵守搬迁现场划分的“人行通道”、“车辆行驶区”和“吊装作业区”,绝不跨越警戒线。

2.有序行动:上下楼梯、乘坐货梯时遵守秩序,不拥挤、不嬉闹,防止踩踏和滑倒。

用电与财物安全:

3.离室检查:离开原宿舍前,务必关闭所有电器电源,拔下插头,彻底检查确认。

4.新宿舍用电:入住新宿舍后,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使用插座,人走断电。

5.财物保管:个人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或提前妥善安置,对打包行李做好必要看管,防止丢失。

(三)搬迁阶段重点风险,吊装作业安全

1.风险认知(“三不”原则):

不进入:严禁进入以红色警示带和“吊装危险 禁止通行”标牌划定的吊装作业警戒区(通常为吊臂旋转半径及可能坠落范围外5米)。严禁在吊装区下方穿行或停留。

不触碰:严禁触碰、摆弄吊装索具、吊钩等任何专业设备。

不冒险:严禁为图方便,在吊装物下传递物品或催促作业人员。

2.安全行为规范:

注意观察:时刻留意现场指挥人员的哨声、手势和吊装设备的鸣笛警示,听到警示立即远离。

绕行路线:主动识别现场指示牌,选择指定的安全路线绕行。

服从指挥:如发生紧急情况,保持镇静,听从现场统一指挥,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

(四)入住新校区后的安全适应,研究生公寓

1.熟悉安全通道

入住后12小时内,与室友共同完成本楼层安全通道的实地探查。

明确“双通道”:找到离宿舍最近的主安全出口和至少一个备用安全出口,了解其通往楼外的路径。

记录设施位置:记住楼道内的消火栓、灭火器、火灾报警按钮的具体位置。

报告隐患:发现安全通道堵塞、应急灯不亮、消防设施缺损等隐患,立即通过电话宿舍管理员报告。

2.高层公寓日常居住

严禁高空抛物:充分认识高空抛物的极端危险性,自觉杜绝任何物品从窗户、阳台抛出。

门窗安全:开关窗户、吊挂衣物、打扫窗台时,身体切勿探出。严禁攀爬阳台、窗户等危险行为。

走廊不堆物:不在公共走廊、消防连廊、堆放杂物,保持生命通道畅通。

3.新校内仍有部分施工区域

明确边界,禁止入内:所有施工区域均设有围挡、警示牌。严禁好奇心驱使,以任何理由进入施工区域(包括宿舍楼、教学楼周边的施工场地),严禁攀爬、破坏施工围挡。

规避施工车辆:校内施工车辆(如混凝土车、土方车、货车)频繁,存在巨大视觉盲区。务必与施工车辆保持至少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不抢行,避免处于车辆右侧或正后方。

遵守临时导引:注意因施工临时改道的指示牌和引导线,主动绕行,不图省事走“捷径”。

防范高空坠物:途经施工楼宇附近时,注意观察上方,快速通过,避免在脚手架、吊臂下方长时间停留。

注意地面环境:留意路面上的电缆、坑洞、建筑材料等障碍物,防止绊倒、摔伤。

4.如遇初起火灾、触电

(1)初起火灾

初起火灾:保持冷静,大声呼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近的灭火器或消火栓进行扑救。

立即报警:拨打火警电话,清晰说明楼栋、楼层、房间号及火情。

测试房门:用手背轻触房门温度,若不高,可缓慢开门观察;若烟热很大,应固守待援。

低姿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沿墙壁向安全出口移动。

固守待援:若出口被火封堵,退回房间,关闭房门,用湿布堵住门缝,在窗口等明显位置发出求救信号(如挥舞鲜艳衣物),等待救援。

疏散:严禁乘坐电梯!通过安全通道有序疏散。疏散中防踩踏:遵循“右行礼让”原则,保持队形,不推搡、不逆行。如有人摔倒,立即大声呼喊“停下!有人摔倒!”,后方人员应暂停前进,并协助扶起。

(2)发现人员触电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切断电源(如关闭总闸),或用干燥的木棍、塑料制品等绝缘体将电线或触电者分离。切忌用手直接拉扯。

5.新校区周边环境安全适应

请务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出行时首选公共交通,使用网约车务必选择正规平台,上车前核对车牌号与司机信息。特别是早出晚归的同学,尽量结伴同行,夜间行走选择灯光明亮、人流密集的主干道,避免穿行偏僻小路,途中保持警觉,减少手机使用,并可提前将行程分享给亲友;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避让大型车辆;严禁违法违章驾驶各类车辆。

(五)其他

安全风险,态势万变;文尽有处,言难尽意。望研究生同学常怀惕厉之心,树牢“安全首责在己”之念,主动辨识风险,自觉规避隐患,协力共筑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