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升护理师资队伍能力水平,3月20日,“创新驱动,协同共享”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暨护理师资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在天府尚雅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护理学领域专家作学术讲座,吸引了来自四川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200余名护理工作者参与,大家共同探讨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代荣阳,学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黄平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代荣阳致欢迎辞,他对与会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护理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护理师资队伍是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强调,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护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以此次研修班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师资队伍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她呼吁与会同仁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共同为推动护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修班特邀多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护理科技创新、科研基金申报、中医护理研究、科研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盛宴。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以“主动健康领域的护理科技创新”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多学科合作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研究成果,强调了主动健康理念对护理学科内涵转变的引领作用。中南大学唐四元教授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撰写技巧”展开报告,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基金申报书的选题设计、研究方法和创新性分析,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申报指导。大连大学安力彬教授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撰写技巧”为主题,系统总结了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规律,强调了研究范式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高静教授分享了“中医方药护理在伤口研究中的初探与实践”,展示了中医护理在伤口管理中的独特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四川大学蒋晓莲教授以“如何从个人角度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为题,强调了科研活动的系统性和组织性,呼吁科研工作者立足学科、服务社会,提升科研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川北医学院刘婷教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创新”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为护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务科科长雷蓉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分享了规范管理的实践经验,强调了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

分会场活动设置了“教学创新与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工作坊”两个专题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和实践指导的平台。四川大学郑永祥教授和川北医学院杨俊宝教授以专业课程为例,详细展示了智慧课程的建设过程,分享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经验。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谢霞博士针对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工作坊内容充实、实操性强,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还显著提升了科研指导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此次研修班为护理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护理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协同共享”的理念,加强与国内顶尖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