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我院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规范各种教学行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试讲及集体备课制度
凡下列情况之一者,教研室均应组织试讲,试讲不合格者不能上台授课。
1.新教师讲课;
2.新开课程;
3.授课内容、教学手段有重大调整;
4.上学期授课质量评估为“不合格”的教师。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由担任该课主讲为主要发言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就教学内容及其组织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艺术等展开充分讨论,求得共识。通过试讲及集体备课,加强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二、听课制度
指教研室组织的指导性、检查性、观摩性听课活动。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制定出指导性听课计划并予以实施。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观摩性听课,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授课质量。教研室主任每学年听课不少于12学时。
三、教学评议制度
部门建立三级教学质量评议制度即:部门教学专家诊断性听课、教学情况普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多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对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中的不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常规教学会议制度
1.教学准备会:于开课前根据教学任务,召开教学准备会,成立教学组,对教案、教材、计划、实施器材、教具和电教手段等进行逐项安排,明确分工。
2.教学联席会:教学联席会由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学生会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教研室介绍学科特点、教学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干部介绍学生基本情况,提出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3.评教评学会:每学期教学过程中,至少召开一次教学组成员、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评教评学会,对教学提出异义,指出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
4.教学总结会:教研室应在完成课程教学后的两周内对教学进行总结,着重总结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使用教材的情况,分析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学生及有关人员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经验及好人好事。总结报告上报基础医学院教务科。
五、教学仪器管理制度
1.建立使用、维修档案;
2.保管:实验仪器、器材应按有关要求妥善保管;
3.检修:实验课开课前一个月和实验课结束后,技术组应对实验室的所有仪器和器材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检查和维护。对发现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器材应进行检修。暂时不用的实验仪器,器材应入库保存。长期存放的仪器、设备应每年检修一次。
六、预实验、实验制度
1.实验教学应由助教或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可适当安排少数较高年资的教师指导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课之前要作好准备工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必要预做有关实验。
2.指导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预习,作好准备;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完毕以后,认真书写实验实习报告。不合格的,必须重做重写。对于实验教学分量较重的课程,学生必须实验实习考查合格,方能参加课程考试。
3.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实习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教师指导见习时,应“精讲多练”,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并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七、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1、采集与归档:采取移交与征集、随时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个学年开始和结束或者每个教学期班毕(结)业后,收集档案材料,及时登记,教学文件分类归档。归档的材料,应当手续完备,质地优良,格式统一,书绘工整,声像清晰,装订规范。
2.整理与移交:要求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联系,完整、系统、准确地反映教学活动的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履行严格的交接制度;
3.保管与利用:教学档案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借阅、利用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