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点由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两门学科组成。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协助判断疾病的病情与预后,判断疾病的疗效。因此,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本学科点承担本专科的《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等重要基础学科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妇产科病理学》、《口腔病理学》等专业性基础学科以及《临床病理学》选修课,研究生必修课程《组织病理学技术》等教学任务,并且于2014年独立承担留学生《病理学》全部教学任务;同时,承担附属医院病理科的临床病理外检任务,是川东北唯一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科,拥有本地区实力最雄厚的病理医技人才和仪器设备。
本学科点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助教4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副研究员1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4人,助理实验师2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出国学习后归国人员3人,目前仍在国外学习3人。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任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青年委员2人,四川省肿瘤病理学副主任委员1人,南充市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和副主任委员2人。南充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1人。
同时,该学科点拥有分子生物研究所、病理教研室及医院病理科等较好的科研平台,该平台仪器设备先进,拥有进口生物组织切片机、恒温冷冻切片机、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图1)、全自动染色机(HE和免疫组化)(图2)、荧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彩色图文摄影分析系统、原位杂交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CO2培养箱、基因分析仪等。能够完成组织和细胞的常规制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基因分析等,为教学、科研、临床搭建了较高的服务平台。
病理学2010年获四川省教学团队(图3)。2011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点,本学科自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研究生,现已毕业并取得学位的研究生8名(图4),毕业研究生均到三级医院或高校或研究所。现有在读研究生8名。2012年病理学被评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临床病理学》又获二级学科硕士点(图5)。2014年《临床病理学》取得专业学位资格,2015年《临床病理学》正式招收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研究生。
在完成教学任务和临床病理外检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或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卫生部科技司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二十项课题研究,拥有课题基金100多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图6),部分论文被SCI、MEDLINE及CSCD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并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主编和参编教材13部。荣获卫生部科学大会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医学进步二等奖、第九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以及南充市科技进步奖。病理切片、病理诊断多次获四川省各种奖项。现已形成“消化道肿瘤病理”、“妇科肿瘤病理”、“乳腺病理”、“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等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