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马文博老师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科院2区期刊《Neuroscience Bullentin》上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Prefrontal and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in Generating Multiple Step Saccades”的研究论文(Ma et al. 2025)。马文博老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该研究由我院马文博老师与北京师范大学张鸣沙教授、李小俚教授团队合作完成。


多步眼跳(multiple step saccades,MSS)是一种非生理性的眼跳行为,是指在任务要求执行一步眼跳的过程中至少出现两次小幅度的眼跳。马文博老师前期研究表明MSS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Ma and Zhang, 2022),并且在帕金森病人(Parkinson’s disease,PD)与临床前期帕金森模型猕猴中更常见(Ma et al. 2022),因此前期研究表明,MSS可以作为PD早期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但是关于MSS产生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探讨了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和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在产生多步眼跳(MSS)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脑电(EEG)和经颅磁刺激(TMS)技术,同步检测受试者眼跳行为,发现MSS与前额叶皮层(PFC)和顶叶皮层(PPC)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执行眼跳任务时,对PFC或PPC进行经颅磁刺激(TMS),能够显著增加MSS的发生率,这表明这两个脑区在MSS的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MSS的神经机制,还为应用MSS在临床中辅助诊断早期PD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与视角。
马文博老师长期以来致力于神经科学研究,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表,再次彰显了川北医学院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更多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相关的神经机制,为推动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