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核心基石,是育人“主战场”,课程质量反映教育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学校于2020年末启动了新一轮课程评估工作。评估采取院系自评、学生评价、专家集中评估及学校抽评“四维评价”方式,计划在五年内将所有必修课程作一次“地毯式”校内评估。
评估以学校新制定的《川北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2020年试用版)为评估标准,各院系组织遴选参评课程、组织自评。首轮参评的必修课程计74门,学校根据前期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抽评了其中的13门课程。抽评课程分为顺庆、高坪两组同时进行,专家组成员由分管校领导、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及我校部分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组成。
抽评流程主要是,由课程负责人进行专题汇报,汇报内容涉及课程规划、建设标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改革成果和课程特色等七个方面;专家组根据汇报、自评报告前期审读,现场质询相关问题,并查阅了部分课程建设资料。最后由专家组进行点评。
张波副校长在课程抽评总结时强调,专业、课程、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四大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课程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各课程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这一“良心工程”,深刻把握课程内涵、明确课程目标、理顺建设思路、抓住育人主线、丰富课程资源、做好教学设计、优化课程考核、提高课堂质量,重视质量保障,牢牢把握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培养的实效性这一关键,切实做好课程思政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畅通课程育人“最后一公里”。张波强调,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讲“教学改革关键在课程,核心在课堂,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课程、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张波要求,各课程负责人务必紧扣“立德树人”主线,广大教师务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质量为导向,潜心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顺利开展“十四五”规划,完成“365”总体布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