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概况

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中心简介 -> 正文

科技创新中心简介

阅读次数: 日期:2023-08-19

科技创新中心简介

一、基本介绍

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科创中心”)是成立于2022年的公共科研创新平台,旨在贯彻川北医学院的“365总体布局”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旨在提高全校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作为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共科研创新平台,科创中心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并正式于2022年12月投入使用。科创中心于2023年立项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验室秉承“开放、共享、聚焦、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公共科研平台的高效运行为目标,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吸引了超过百余名校内科研人员入驻共享平台进行科学研究,旨在培养新时代既具备临床又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人才。此外,科创中心聚焦科技前沿,对优势学科方向及川东北地区的特殊病种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医学研究,提倡原创性科学研究和原创性技术创新,力争孵化出符合本校特色的“产、学、研、医”转化模式。

二、科研条件

科创中心具有约2400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和五大功能分区。平台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用功能材料分子表征、组织病理学、实验动物周转及手术操作五大模块。

(1) 细胞生物学平台

该平台涉及到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细胞株培养、原代细胞培养和类器官培养,代表性设备主要有Sony流式细胞仪(风湿免疫研究所暂放于科创中心)、Thermo 生物安全柜、Thermo 细胞培养箱、 Olympus倒置显微镜、Olympus倒置荧光显微镜、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Countstar全自动细胞计数仪等。

(2) 子生物学平台

该平台涉及到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核酸检测、蛋白检测、核酸与蛋白质的调控网络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调控网路的探索、外泌体的提取及表征等,代表性设备主要有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Bio-Rad凝胶成像系统、QuantStudio荧光定量PCR仪、SHIMADZU UV-2600i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io-Rad垂直电泳系统、高速冷冻低温离心机、紫外交联仪、台式全温震荡培养箱等。

(3) 医用功能材料分子表征平台

该平台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用材料及药物的合成、医用材料的体外表征与体内检测,代表性设备主要有Tomo wave lois-3D激光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医学影像研究所暂放于科创中心)、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医学影像研究所暂放于科创中心)、通用(深圳)高效液相色谱仪、Christ Alpha2-4LSC basic真空冷冻干燥机、高精度光固生物3D打印机、旋转流变仪、EFL-MS1000单分散微球制造仪、IKA真空负压旋蒸仪等。

(4) 组织病理学平台

该平台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显微结构的检测及分析、超微结构的检测,设备主要有日立透射电镜、Olympu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玻片扫描成像系统、Thermo scientific石蜡切片机、TL-FYX200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Olympus正置显微镜、Olympus正置荧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

(5) 实验动物周转及手术操作平台

该平台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短时周转和实验动物操作,设备主要有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仪、 大小鼠智能无创血压检测系统、体式解剖显微镜、IVC小鼠饲养系统、小动物麻醉机、尾静脉注射器、脑立体定位注射仪、小鼠偏爱箱等。

科技创新中心简介科技创新中心简介

科技创新中心简介科技创新中心简介

三、科研队伍

科技创新中心简介

科创中心主任曾梅教授

2008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遗传学专业,200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口腔颌面研究所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室Muallem Shumel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进行上皮细胞分子生理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胃肠病领域权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8篇。2017年晋升为教授。2018年入选四川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9年获得“四川省天府英才卡”和“南充市果州人才绿卡”。

研究团队

平台现有研究人员7名,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2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候选人1人。

研究方向

平台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基于干细胞和外泌体的疾病干预和治疗研究

(2) 风湿类疾病早期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

(3) 基于细胞外囊泡的生物传感基础与应用研究

(4) 生信分析与转录组学研究

(5) 纳米生物活性材料研究

(6) 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数字化研究

(7) 超声响应性纳米材料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