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科研团队

骨与关节课题组

骨与关节课题组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1-12

骨与关节课题组

骨与关节课题组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课题组现有研究成员: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5人。常驻入室科研人员11人。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文章12篇,单篇影响因子>10的SCI文章4篇,相关研究成果在包括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9.4)、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9)、Nano Today(影响因子17.4)、Bioactive Materials(影响因子18.9)等国际权威期刊中得以发表,论文合计50篇,总引用频次946次,总影响因子662。已立项的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研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国家卫生部科研项目1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四川省卫生厅项目2项,四川省医学会项目2项,南充市科技局项目4项,获准科研资助经费100余万元(不含配套经费)。现已结题科研项目9 项。近三年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南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机制研究及其多功能再生医学治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疾病:①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是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椎间盘退化和脊柱生物力学的破坏所导致的椎间盘、椎骨、关节和周围组织病变机制及治疗;②关节退行性疾病:由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③骨质疏松症:由于骨骼组织的密度下降和质量减少,导致的骨代谢失衡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方式探索。研究内容聚焦于跨学科交叉,从需求层面(医)与技术层面(工)的融合发展,基于再生医学中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的理论方法再造丢失或功能损害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能。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有:1)构建了可注射水凝胶微球体系,通过调控骨关节炎(OA)中软骨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实现软骨细胞功能重塑;2)构建具备乳酸循环清除功效的水凝胶微球体系;3)构建调控H型血管形成及调控骨代谢平衡的口服微纳水凝胶微球治疗骨质疏松症;4)β-Ecdysterone通过BMP-2/SMADs/RUNX2/Osterix信号通路促进骨再生;5)调控“血管化和骨代谢”转化平衡的3D打印支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