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培养方案(卓越医生教育试点班)
一、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积极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较强岗位胜任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三个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四)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五)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六)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七)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八)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九)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十)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十一)具有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对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等进行综合、连续性保健、康复的服务能力;开展个体、群体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十二)掌握重点人群的保健与康复知识;掌握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三、技能目标
(一)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二)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五)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七)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八)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九)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十)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十一)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十二)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三)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 核心 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
人体机能学概论、人体形态学概论、有机及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循环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内分泌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泌尿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血液系统及风湿免疫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运动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组、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预防医学。
四、集中性实践环节(表1)

五、 就业方向
在各级医疗单位、卫生保健机构、医学科研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卫生保健、教学或研究工作。
六、学制:五年
七、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八、毕业学分要求: :227 分
1.必修课程学分:156 分。
2.选修课程学分:10 分,其中专业任选课程≥6 分,公共任选课程≥4 分。
3.集中性实践环节:53 学分。
4.第二课堂:8 分。其中学校规定 4 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4 分。
九、 教学计划
1.教学周计划表(表 2)

2.课程结构比例(表 3)

3.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本科卓越班必修课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1)
4.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本科卓越班选修课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2)
十、 第二课堂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突出本专业特色(具体按照《川北医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施方案》执行)。


十 一、方案 实施
1.课程模式:整合临床基础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贯穿医德教育和创新训练。
2.教学:大力开展 PBL、床旁教学,见习、临床示教、临床技能训练以及社区实践和网络教学等进行;
重点改革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
3.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终末考试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行每学期课程结业考试、实验
课程考核;在大四进行临床技能毕业实习准入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进毕业实习;毕业进行综合考核包含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