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5月,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党总支各专业、年级在形教课上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功能层次开展:一、初级功能--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低年级辅导员以“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切入点,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做了放松与专注训练,学生切身感受情绪缓解过程,学会缓解压力。二、中级功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调节能力。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为核心,指导学生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正向与负向情绪的存在,学会恰当、合理地表达情绪并尝试排解负向情绪。来自临床医学2020级的宋红华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协调与控制情绪的方法。她表示:“要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有效协调与控制情绪。”三、高级功能——充分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高年级通过自我管理能力培训,从时间管理、健康管理、学习力、情商管理、效率与快速反应、习惯管理、感恩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有效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完善、实现自我提升,为考研、就业打造坚实基础。
此次专题教育活动采用针对性引导教育,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党总支将继续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为加速健康中国建设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建设做出贡献,体现了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