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无论是买菜、打车、吃饭还是缴水电费、 还信用卡都是用手机支付。不过,手机支付虽然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可是由于其操作简单,加上网络交易并不如现金来得直观,很多市民在享受这份便捷的同时,也担心手机支付会不会给资金安全带来风险。 那么手机支付的安全如何保障,大家又该注意些什么?昨(24)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手机支付 方便的同时引担忧
记者昨日通过街头走访了解到,受访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均有过手机支付的经历,有半数都表示自己曾经有过出门不带钱包、全程用手机支付的经历。“现在出门只要带个手机就可以了,真方便。” 曾经做过多年会计的市民吴女士说, 以前大家出门必须带钱包,一般还要揣几张银行卡, 如果钱包丢了,银行卡补办起来很麻烦。现在能够用手机付款后, 出门带上手机就可以了,不用找零,还能很方便地记账,有时候一群朋友AA制聚餐, 结账的时候有些已经走了也没关系,回头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就可以了。
不过, 也有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市民陈先生说他经常使用手机进行小额支付,虽然很方便,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 有很多支付甚至都不需要密码,一刷钱就扣了,还是没有拿到现金在手里的感觉稳妥。“我一般就是吃早餐、打车的时候才会用。”陈先生说,因为很多时候身上没得零钱,又赶时间,觉得手机支付比较快捷,但是涉及较大金额时,他还是会选择用现金或者银行卡。他网购时也会选择货到付款,比较担心使用手机支付会出现资金安全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不只陈先生有这样的担心, 受访的20多位市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对于手机支付安全的担忧。
民警支招 让手机支付更安全
那么有没有办法能让手机支付更加安全呢?据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民警介绍,有数据显示,去年93%的钓鱼网站、34.8%的恶意程序以及超过70%的诈骗短信都“瞄准”了以手机为主的移动支付。非法复制手机SIM卡、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钓鱼信息屡禁不止等安全问题频发,让有的消费者对手机支付持谨慎使用的态度。
在流量时代,如果出门在外,能随意蹭网,连上WiFi,对你来说,一定是惊喜。某网络平台近日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显示,18.4%的网民只要免费WiFi都会连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你连接的是黑客设置的钓鱼WiFi,那么手机里个人敏感信息全都会被黑客窃取, 整个过程, 你对此丝毫不会察觉。因此,要注意,在外免费WiFi别乱蹭,账号密码也别乱登。 市民一定要在确保无线网络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登录手机银行。
虽然小额免密的功能也可以自由选择开启或关闭,但为了保障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安全,建议市民尽可能在APP内开启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支付, 关闭免密支付。此外,还要注意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进行支付等操作,应通过正规平台进行相关操作,警惕钓鱼网站,也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不要随意下载安装应用。 还要谨慎保管个人银行卡等隐私信息。
同时手机只有一部的情况下,一旦遗失也是账户资金安全的最大威胁。这种情况下应第一时间挂失手机号,紧接着就是对手机银行、网银进行冻结,并且将银行卡与之解绑,同时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其实市民也可以申请两个手机号,一个手机号专门用于通话、接收短信、日常使用等,另一个手机号则专门用于绑定手机银行或支付账户。 律师提醒
大额消费或转账最好保留凭证
“我几乎没用过手机支付方式。”律师廖丹说,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习惯于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随着新型支付方式越来越丰富, 也埋下不少安全隐患。手机支付还需要完善技术基础、产业配套乃至制度环境。廖丹提醒,大家在进行手机支付较大金额时要特别谨慎,增强安全消费的意识。同时,消费者应及时保留转账凭证, 或者索要消费凭证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以免事后发生纠纷,造成财产损失。(
)
原载:《南充晚报》2017年10月25日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