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导师不仅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更是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导师应以身作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
(二)熟悉教育方针政策。熟悉国家、学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相关文件规定,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基层培养单位组织的研究生教育会议和导师培训会议,遵守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位授予相关规定。
(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导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专业实践与科研活动,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定期召开组会听取研究生科研进展,审查科研原始记录及科研数据处理等,保证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
(四)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守科研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学术道德涵养,若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
(六)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科研讲座、专业实践指导等任务,参与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研究生教育教学相关工作。
(七)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研究生正确择业就业观念。指导研究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需要评估,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八)实践导师职责:负责MPA研究生在实习基地或单位的专业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等指导工作;协助校内学术导师指导研究生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校内导师学术合作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工作,参与所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学位论文答辩工作;适时为MPA研究生做学术讲座或参加MPA教育中心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