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部简介 > 正文

麻醉学系简介

发布日期:2023-09-18 点击:

麻醉专业

川北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是以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学系、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为依托,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于一体的重要学科。麻醉学专业是四川省一流建设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四川省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目前正在努力申报全国一流专业。附属医院麻醉科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基层麻醉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麻醉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麻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单位。历任和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专委会全国委员和麻醉医师协会全国委员单位,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麻醉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南充市医学会麻醉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南充市临床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麻醉专业通过学校和医院平均每年补充新教师4名,师资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加大优秀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引进力度、鼓励校内中青年教师在职学历教育与进修培训,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麻醉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13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12人,硕士50人,国外访问学者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专委会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专委会委员1人,全国疼痛专委会青年委员1人,3人次在省级医学专业学会中任副主任委员。形成了1个成熟的临床麻醉项目教学团队,1个围术期超声项目团队,1个可视化喉镜项目团队、1个疼痛诊疗项目团队,1个重症医学项目团队,1麻醉技能学项目团队。先后5人在四川省医学会青年教师病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人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9人获得“川北医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方面,麻醉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47人,年均本科教学2320学时,承担专业主干核心课程6门,其中2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1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开《围术期超声》《麻醉技能学》两门应用型课程。主编出版教材3门,待出版《麻醉技能学》混合教材1部。近3年,培养实习生250余人;培养麻醉专业研究生、规培生60余人;培养基层麻醉紧缺人才16人。完成指令性援非及基层支援7人次。

麻醉学系拥有8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602台件,总资产1038万元。有本科实验室6间,教师科研实验室4间,新增条件恐惧装置、围术期超声、TEE等教学设备。有稳定的三甲以上实践教学基地13所,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同济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知名实践教学基地。

麻醉科拥有Drager

Ohmeda等世界著名本地品牌的麻醉机和一流干净的心电监护仪

血气电解质分析努力仪

纤维支气管镜

麻醉深度监护仪

神经阻滞定位仪

人工急病心肺机

血栓弹力仪(TEG)、血液加温仪、自体血回收仪、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设备。每年平均完成各类住院手术19000 余台(次),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Pain Clinic总计6000余人次/年,ICU年收治各类大手术后监护病人和各类危重病人4000余例。已成为川东北麻醉界一支技术由于力量最雄厚的队伍。 麻醉科在开展常规手术麻醉的同时,构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肺超声、危重症患者的纤支镜清醒气管插管技术、产科危急症麻醉与抢救、吸入麻醉的精细化管理等特色创新技术,将超声技术引入本科教学,为全国首创。

科研方面,近3年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其中Sci51篇,教改文章21篇;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6项,其中教改课题9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川北医麻醉人活跃在临床、麻醉、重症、急诊及疼痛等相关专业,现有3人担任三级医院以上麻醉科主任,多人在全国知名综合医院攻读博士、博士后,大多数毕业生已成长为全国麻醉行业的管理与业务骨干。川北医学院麻醉专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扎根川北,服务社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育人体系,这些人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麻醉医学专业人才。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8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