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校领导为学生讲思政课

文:江海粼 图:张玲 审核:张玲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张玲 日期:2022-06-09 00:00 阅读次数:

江海粼 张玲
审核 张玲

69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宾以《从三个“历史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为题,图信楼403教室为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五合班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玲、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杨雪梅和全体辅导员老师聆听了本次思政课。

校领导为学生讲思政课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首先,吴宾从中苏革命道路横向对比入手,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和内涵;从近代中国历史纵向发展过程入手,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起和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理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接着,他分析了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使在座师生对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历史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三个“历史决议”,吴宾剖析了三个“历史决议”的共性特征,即诞生于重大历史关头、集中体现了全党智慧、对党的历史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最后,吴宾对三个“历史决议”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进行了分析,讲解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历史节点,他指出,“第一个‘历史决议’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第二个‘历史决议’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历史决议’升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课堂的最后,吴宾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并寄语在座师生:“希望在座师生进一步加强学习三个“历史决议”,学思践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证的思考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邹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