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两校党内外人士在烈士陵园同学党史之魂 共筑思想之基

文:周蕾 图:陈飞宇 审核:杨正伟 来源:川北医学院知联会 编辑:陈飞宇 日期:2021-05-17 00:00 阅读次数:

周蕾 陈飞宇
审核 杨正伟

苍松翠柏映忠骨,青纱鲜花祭英烈。5月15日,川北医学院知联会、西华师范大学知联会、川北医学院机关第一党总支五支部联合举办“缅怀英雄 学习党史”主题实践活动。两校党内外人士走进南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充市烈士陵园,共同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两校党内外人士在烈士陵园同学党史之魂 共筑思想之基

在微风习习中,两校党内外人士拾级而上,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肃穆默哀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哀思与敬仰之情。

两校党内外人士在烈士陵园同学党史之魂 共筑思想之基

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大家依次参观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老物件和讲解员的讲解,北伐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画卷徐徐展开,林修杰、吴季蟠、汪治国、赵全英等四川革命先烈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每一人的内心,大家纷纷表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新中国,这段历史值得铭记,革命先烈要永远缅怀!

两校党内外人士在烈士陵园同学党史之魂 共筑思想之基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烈士陵园的会议室,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倩副教授以“光辉的历程”为题,从“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焕然一新的革命面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给大家上了一堂党史学习微课。通过讲解并比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发起的运动或起义为什么失败,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共合作的初期探索到后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以及最终长征的胜利,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结合当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全民识字率、入学率的快速提升,女性在新中国地位的改变和作用发挥,生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觉醒年代》让人热血沸腾的画面和荡气回肠的解说中,陈倩老师结束了学习党史微课。随后,两校党内外人士进行了自由交流与探讨。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需要有穿透力的生动场景。此次活动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在祭奠英烈的同时,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西华师范大学知联会会长赵正说,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自觉做红色历史的研究者、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家园的守护者,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凝聚力量。

“南充是一块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无数优秀的南充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川北医学院知联会成员、预防医学系副主任刘振中表示,要继承好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的崇高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学校“365总体布局”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百年前,英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新中国!百年后,我们要秉持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进,朝着新时代、新征程大步迈进。”川北医学院机关第一党总支五支部党员邱婷说。

两校党内外人士在烈士陵园同学党史之魂 共筑思想之基

此次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的党内外人士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既增强了中共党员的党性和理想信念,也增强了两校党外人士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既加强了两校的联系,也加强了党内外人士的联系,进一步筑牢了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根基。


责任编辑:陈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