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好“中国抗疫”这本深刻、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制度优势和大国担当,3月26日下午,科技处、学工部共同举办的校庆70周年系列讲座-“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在高坪校区图信大楼407教室开讲。本次思政课由医学检验系主任郭晓兰、副主任方莉担任主讲嘉宾,学工系统全体人员以及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学习。
围绕“全球抗疫中的中国疫苗”这一主题,郭晓兰从全球疫苗形势、市场疫苗种类、中国疫苗担当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析。她指出,目前,全球抗疫形势依然严峻,而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但全球疫苗分配呈现严重两极分化,仍有许多国家未能获得新冠疫苗。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跨越山海,抵达全球多个国家,为全球协同抗疫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她嘱咐同学们,医学上的疫苗是有效抵御病毒侵袭的“定海神针”,而思想上的疫苗是树立百毒不侵的理想信念。
方莉从“中国抗疫中的核酸检测”这一主题出发,用事实数据让师生们见识到当今中国令世界震惊的核酸检测速度,“中国目前的检测能力能达到每天150万份”,现场同学惊声连连。她指出,国家注重科研攻关、临床救治和防控疫情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新冠疫苗,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无一不彰显着中国速度、中国实力和中国担当。随后,她强调在疫情大考面前川北医人也提交了一份完美答卷,在抗疫前线川北医人提剑汗马,在疫情防控中川北医人毫不懈怠,希望同学们
“于医学之路攻坚克难,在医学岗位贡献力量”。
现场聆听的师生都深受感染和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抗疫精神,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增强“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陈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