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王寅旭团队在康复医学TOP期刊《J Neuroeng Rehabil》(中科院医学大类Q1,康复医学Q1)发表了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成果,为该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以川北医学院为第一单位,川北医学院聂秋、山东大学董凌辉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寅旭与谢玉磊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进行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传统治疗在成本和疗效方面均存在局限。研究发现其疼痛机制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的双重致敏。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针灸治疗显示出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具体神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治疗对KOA患者疼痛及脑网络功能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共纳入63名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tDCS组和针灸联合tDCS组,所有治疗为每周5次,持续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Lequesne指数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评估患者的病情。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VAS、WOMAC和Lequesne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1),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独的针灸组和tDCS组(P < 0.05)。fNIRS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R)的脑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P < 0.05),联合组的多个脑区(如LPFC、RPFC、LMC、RMC)功能连接强度明显低于针灸组(P < 0.05)及tDCS组(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tDCS与针灸的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KOA患者的疼痛,其疗效的改善可能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减少有关,此种联合治疗方式可能成为治疗KOA的新方法。
此项高水平研究不仅是川北医学院在康复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果,更是我校教师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生动体现。团队深入探索中西医结合镇痛新技术的神经机制,其严谨的科研设计、先进的fNIRS技术应用及显著的临床发现,展现了我校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研究成果的取得,有力印证了我校教师队伍卓越的科研水平,并将有效反哺教学内容,提升康复医学相关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康复医学人才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