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日,基础医学院召开了课程考核和成绩形成性评价专题研讨会,基础医学院党政领导、教授委员会和教学督导专家及各科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基础医学院院长文彬首先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医学课程开展课程考核与成绩形成性评价的经验及开展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随后,医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机能学实验、病理学六门课程负责人就课程考核形式、试卷命题、成绩构成及形成性评价等方面作了汇报。与会者围绕如何从学生课堂学习、课后作业、阶段性学习测验、实践教学活动、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笔记等方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讨论通过了《基础医学院关于实施课程考核与成绩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
文彬在最后讲话中指出,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跟踪、记录、反思而开展的综合性评价,目的在于更全面的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相较传统单一的课程结业考试,更能科学合理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各科室要按照《基础医学院关于实施课程考核与成绩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思考,不断完善各项考核点成绩构成的比例,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同时,要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形成性评价在综合考核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陈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