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看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看板 > 正文

学术看板

网络思政大讲堂(第十七讲)——《跨越国界的科研之路:海外博士后经历与成长启示》

文:陈佳清 翟海玉 胡梓颐 图:谢琳 胡育玮 审核:杨雪梅 来源: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党总支 编辑:陈飞宇 日期:2025-03-28 11:11 阅读次数:

陈佳清 翟海玉 胡梓颐 谢琳 胡育玮
审核 杨雪梅

为夯实学生学术创新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活力,3月26日,临床医学院网络思政大讲堂(第十七讲)在图信楼407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白亦光博士以《跨越国界的科研之路:海外博士后经历与成长启示》为题进行学术经验分享。2024级卓越医师班班主任、辅导员及2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线下活动,“惟医”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对此次活动全程直播,后台互动热烈。

白亦光以“CRISPR-Cas9原理和基因编辑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不同阶段的文献管理,将珍藏的科研资料逐页投影,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文献阅读构建知识网络,在学术争鸣中寻找创新突破口,层层拆解了从零基础到发表13篇SCI论文的进阶路径。在互动环节,白博士特别强调了英语能力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意义,他以自己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为例,现场演示了如何运用学术英语进行精准表达,引发了在场学生的热烈讨论,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王林芝感慨:“原来科研英语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思维方式的转换。”针对大学生科研工作爱好者常见的困惑,白博士系统梳理了综述和论文的区别,帮助同学们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真正的科研启蒙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培养‘与文献对话’的能力。”白博士寄语青年学子:“要像CT扫描般层层剖析文献,既要看到显性的结论,更要洞察隐性的科研逻辑。”他鼓励同学们建立“失败档案”,那些“此路不通”的标注,往往比成功数据更具启发性。

此次讲座既是一堂科研方法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助力了青年学子在医学探索之路上行稳致远,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应有的学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