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IF=10.1):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王寅旭团队在权威期刊发表重磅综述,为免疫性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文:吕志远 图:吕志远 审核:吕志远 来源: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发布日期:2025-08-19 点击:

近日,川北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王寅旭主任团队的研究成果《迷走神经刺激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机制》(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Diseases: A Review)正式发表于权威国际期刊《Int J Surg》。该研究系统综述了迷走神经刺激(VNS)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更彰显了我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

VNS最初应用于癫痫治疗,近年来在免疫性疾病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现已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纤维肌痛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11种免疫性疾病。本综述重点探讨了VNS的刺激方式、疗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结果表明VNS在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不仅能够有效发挥抗炎、镇痛及情绪调节三大作用,同时具有副作用少和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的重要优势。

VNS抗炎作用主要依托两大通路:一是胆碱能抗炎通路(CAP),通过激活迷走神经,信号传至脑干并促使脾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乙酰胆碱(Ach)产生,Ach作用于巨噬细胞α7受体,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NF-κB,降低炎症因子释放;二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炎症信号促使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皮质醇分泌,皮质醇抑制NF-κB并增强抗炎基因表达,实现精准的免疫调节与炎症控制。

此外,VNS通过抗炎减轻外周炎症,抑制脊髓疼痛信号传递,同时激活脑干下行抑痛系统,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强镇痛效应;VNS还影响大脑情绪处理区域,改善疼痛相关情绪反应,促进自主神经平衡,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展现出治疗免疫性疾病相关疼痛与情绪障碍的巨大潜力。

该研究系统阐明了VNS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核心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彰显了神经调控技术跨学科治疗的潜力。作为川北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的重要成果,此项工作是团队深耕神经-免疫领域的体现,也印证了团队在神经调控临床转化中的前瞻布局。团队以“精准康复、跨界创新”为理念,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长期聚焦神经刺激技术在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构建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体系。目前已配备先进经皮VNS设备,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开展个体化治疗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未来,团队将持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化机制研究,加快VNS技术基层推广,惠及更多患者;同时依托院校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区域康复水平提升,为我国免疫性疾病康复事业贡献力量。

论文引用:Liu, J., Zheng, K., Dong, L., Lin, J., Zhang, C., Xie, Y., & Wang, Y. (2025).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diseases: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London, England), 10.1097/JS9.0000000000003160.

第一作者

柳晶晶,川北医学院医学技术(康复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寅旭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迷走神经刺激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及机制。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篇,SCI论文1篇(IF=10.1)。在读期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省医学会、省医师协会年会上口头发言或壁报展示累计5次。

共同通讯作者

谢玉磊,博士,主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调控、脊髓损伤并发症管理。

担任Front Physiol、Front Public Health、医药前沿等期刊客座编辑/青年编委。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主持厅局级及院校级课题4项,获专利2项、软著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2022年全国康复医学领域高产学者排行榜第35名。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8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