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运动康复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审核:吕志远 来源: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发布日期:2023-06-24 点击:

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文化素养,拥有现代健康理念,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具备体育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知识体系,系统掌握运动伤害、治疗及现代康复诊疗知识、技能,能够胜任临床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运动保健与指导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崇尚科学,具有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勇于创新,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遵守职业所要求的纪律和规范,严于律己、工作严谨。

(二)知识目标

5.人文社科基础: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外语、人文,经济与社会、体育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

6.运动科学基础:要求掌握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较为宽厚的基础知识。

7.康复医学基础:要求具备运动康复评定能力,掌握运动康复治疗技能,对康复治疗较为了解。

8.医学基础: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基础等理论知识。

(三)技能目标

9.熟悉国家体育卫生的工作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

10.掌握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运动防护、康复技术学的基本技能。

11.紧跟中外运动康复与健康方面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精神,掌握常见病损运动康复和常见运动伤病预防方面的基本能力。

12.表达与交流能力:与医药相关专业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享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多媒体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及宽阔的学术视野。

13.创新能力:在基础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能提出创新性思想或方案并予以实现的能力;持续了解、跟踪、自学本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14.社会服务能力:具有社会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具备社会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与运动康复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康复医学

(二)核心课程:康复评定学、运动康复技术、肌肉骨骼康复、神经康复学、运动损伤学、慢性疾病康复、传统康复技术、现代康复技术、运动防护技术、体能康复技术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

课内实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课外实践


六、成绩考核与毕业要求

(一)成绩考核:所有课程均须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具体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毕业:

1.应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17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5学分,选修课程43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

2.选修课程中,应包含创新创业类课程≥1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四史”类课程≥1学分;

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4.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5.学生须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按照《川北医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考核合格;

6.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后,符合《川北医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授予学位。


七、学时与学分分布

(一)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最低学分要求

占课程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772

612

160

45.5

33.33

选修

任选

64

64

0

4

2.93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408

328

80

23

16.85

专业课程

必修

576

256

320

25

18.32

选修

限选

710

552

158

39

28.57

合计

2530

1812

718

136.5

100

(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名

课程性质

周数/学分

占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军事训练

必修

2/2

6.3

毕业论文

必修

1/1

3.2

临床见习

必修

1/1

3.2

临床实习

必修

27.5/27.5

87.3

合计

31.5

100


(三)第二课堂

按照《川北医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川北医办〔2017〕26号)取得第二课堂规定学分。


八、教学进程计划表

院(系):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专业:运动康复

课程类型

课程

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其中

各学期学时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3.0

40

8

48










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8

3.0

40

8


48









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0

48




48








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

3.0

40

8




48







必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

3.0

40

8





48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16

1

16







16





必修

形势与政策

32

2.0

32




8

8

8

8





必修

大学生劳动教育

32

2.0

16

16

32










必修

大学英语

192

12.0

192


48

48

48

48







必修

体育

96

4

0

96

24

24

24

24







必修

大学生军事理论

36

2.0

36


36










必修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16

1

16



16









必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2.0

32


32










必修

大学生安全教育

16

1.0

16



16









必修

大学生就业指导

16

1.0

16







16





必修

计算机应用基础

48

2.5

32

16


48










任选

学生在校期间任选课程应修满4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类课程≥1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四史”类课程≥1学分。具体课程名称见学校选修课程目录。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体育概论

16

1

16


16










必修

体育社会学

16

1

16


16










必修

人体解剖学

72

3.5

40

32

72










必修

运动解剖学

56

3

40

16


56









必修

生理学

56

3.5

56



56









必修

体育心理学

16

1

16



16









必修

运动生理学(及实验)

64

3.5

48

16



64








必修

运动生物化学(及实验)

64

3.5

48

16



64








必修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24

1.5

24






24






必修

健康教育学

24

1.5

24







24





专业课程

必修

康复评定学

64

3

32

32




64







必修

运动康复治疗技术

96

5

64

32




48

48






必修

肌肉骨骼康复

96

4

48

48





48

48





必修

神经康复学

96

4

48

48





48

48





必修

运动损伤与康复

48

2.5

32

16




48







必修

慢性疾病运动康复

48

2.5

32

16






48





必修

技能训练1(传统康复技术)

32

1


32



32








必修

技能训练2(体能康复技术)

32

1


32




32







必修

技能训练3(运动防护技术)

32

1


32





32






必修

技能训练4(现代康复技术)

32

1


32






32





限选

中医学

26

1.5

26


26










限选

康复医学概论

16

1

16


16










限选

组织学与胚胎学

36

2

28

8


36









限选

人体发育学

24

1.5

24



24









限选

病理学

56

3

40

16



56








限选

导引养生

32

1


32



32








限选

人体运动学

24

1

16

8



24








限选

诊断学

104

5.5

72

32




104







限选

运动营养学

32

2

32





32







限选

临床医学概论

80

5

80






80






限选

理疗学

48

2.5

32

16





48






限选

医学影像诊断学

72

4

54

18






72





限选

医学统计学

32

2

32







32





限选

中医骨伤学

48

2.5

36

12






48





限选

作业治疗学

32

2

32







32





限选

运动处方

48

2.5

32

16






48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军事训练

2周

2



2周










必修

毕业论文

1周

1










1周



必修

临床见习

1周

1



1周









必修

临床实习

27.5周

27.5









27.5周




九、教学要求

(一)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二)各门课程要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产出”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三)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心理素质,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

(四)外语教学包括公共英语,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培养。

(五)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创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在各专业课程中,应注重将学科专业前沿与课堂教学结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六)开设选修课程加强学生个性培养,拓宽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程进行选择,且完成相应课程类别所要求的选修课程学分。

(七)按照学校第二课堂相关要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第二课堂,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第二课堂积分,促进学生素质素养提升。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8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