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外语学科建设,创新“语言+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跨学科融合发展,5月22日,外国语言文化系党支部副书记李卫星、副主任杜军带领英语专业教研室、医学英语教研室骨干教师,以及教务科、办公室人员共6人,赴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交流学习。
此次交流聚焦“新文科”发展趋势,重点讨论语言认知智能实验室建设、外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卓越人才培养机制及校际协同育人模式。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小辉全面介绍了学院外语学科建设经验。座谈会上,双方就“语言+专业”复合型课程改革、师资协同培育、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李小辉结合重庆大学外语学科发展实践经验,提出“分层教学+个性化需求适配”方案,并分享了“语言+心理学+脑神经科学”跨学科科研合作等创新举措。
通过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外语学科的转型发展应以卓越人才培养为导向,坚持“语言+专业”融合发展,在公共外语构建全英文通识课程体系,在语言专业本科阶段构建“语言+专业”课程,实施“必修+选修”双轨制培养体系,在本科卓越人才、研究生阶段通过“学术写作工作坊”、“实验室平台项目制学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等,以实现本硕贯通式培养。此次交流为我系课程体系重构、学生职业发展、实验室平台建设、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度的创新思路,尤其在课程价值与市场需求对接、语言技术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此次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两校外语学科的互鉴共进,为构建跨区域“文医交叉”发展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我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