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与担当,7月7日-13日,眼视光医学院“荥承古韵,雅续今风”志愿服务队在雅安荥经三下乡活动顺利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深入挖掘并传播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创新性地结合了健康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深挖文化内核,传承千年文脉
活动期间,志愿队深入曾氏庆红砂器工坊,与非遗传承人曾庆红进行了深度对话。队员们不仅了解了黑砂制作的工艺哲学与当代困境,还亲自上手体验了砂器制作,尝试突破传统砂器茶具、药锅的刻板印象,设计出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砂器产品。此外,在藏茶协作园区,团队系统梳理了茶马古道的历史与现代创新路径,撰写了《从“能源喧嚣”到“文化新生”:荥经县发展转型中茶马古道与黑砂工艺的价值重塑》调查报告,为地域文脉的延续与价值重塑贡献了青年智慧。

二、创新传播模式,扩大文化影响
为了将荥经的黑砂与藏茶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志愿队构建了“国家级-市级-校级-社交媒体”四级传播矩阵。截至7月13日,团队已累计发表国家级新闻报道7篇,包括中青网3篇、中教网1篇、大学生云报2篇、多彩大学生1篇,各类媒体累计报道达15次。荥经共青团官方公众号发布的专题推文阅读量累计突破500次,互动数据(点赞80次,评论52次)显著,在基层群众中引发了广泛共鸣。
三、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时代精神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团队拜访了多位抗战老兵,通过口述史记录,整理了珍贵的老兵个人档案与口述史料。队员们深入挖掘了老兵们“退役不褪色”的奉献精神与荥经黑砂“百炼成钢”的工匠精神之间的内在共鸣,极大地坚定了“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同时,计划将访谈素材整理成“一堂行走的团课”,返校后向各团支部进行分享,让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实现二次传播。

四、专业赋能基层,健康服务落地
活动期间,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文化探寻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分别在颛顼广场、城中社区和城东托管班开展了3场健康公益科普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健康知识讲解、趣味互动等形式,直接服务与调查居民超200人次。队员们细致讲解了高血压、乙肝等慢性病的防治方法,并为小朋友们科普了眼健康知识,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健康技能。
五、调研成果显著,践行健康中国
团队扎实的田野调查,活动后期,撰写了《基于雅安市荥经县居民常见基础疾病认知与健康行为调查》调研报告,并成功将《川藏交接地带县城居民常见致盲性眼病认知水平调查》录入重庆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受邀进行发言。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更通过创新性的实践方式,为荥经县的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贡献了青春力量。学院将携志愿队继续秉持“传承中创新,在服务中赋能”的理念,为更多地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