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的中医科融为一体,承担着全院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现有在编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高级职称占全体教师的比例为37%。其中硕士9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1%。高级职称上课率达到100%。教师专业面分布较宽,涵盖了中医基础和中医内科。 研究方向较稳定且呈多元化,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中西医防治肝胆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肿瘤疾病、妇科疾病等。
教研室制定了健全的规章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室考试制度,教研室主任职责制度,教研室各级教师职责,教研室教学工作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试讲制度、师资培训规划制度等)。
教研室有较完备的师资培养计划,坚持“稳定、培养、引进”的原则,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近三年青年教师100%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所有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
教研室承担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古文》、《内经》、《络病学》、《温病学》、《方剂学》、《中药学》、《医学史》、《中医肝病学》及临床本科《中医学》共十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中医诊断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伤寒论》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积极开展讨论教学,案列教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五年来,科研学术取得较好的成绩,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其四川省科技厅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项,省中药管理局1项,南充市科技局2项,南充市名老中医课题6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先后在SC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多篇。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有川北医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方剂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医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南充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4人,南充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