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凤,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19年获四川省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三获奖人),2017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三获奖人),2008年获南充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三获奖人)。2018年获评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5年获评我校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或专著8部、参与译著1部,主要负责和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2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50余人。
田小兵,四川阆中人,教授,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四川省艾滋病防治专家库成员.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CQMC),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完成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习。2007年在四川大学英语培训中心接受为期6个月的英语培训,2009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完成了该校博士阶段全部基础课程的学习。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十多项部、省、市和合作基金的研究项目,研究领域包括传染病(艾滋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高血压)。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潘池梅,女(1971-),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四川省营养学会、南充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四川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南充市预防医学会委员。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预防医学、医学营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川北医学院第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四川省营养学会先进工作者;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过四川省教育厅、南充市科技局等课题6项,作为主研参与了第四轮全球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卫生部科技司等课题15余项;副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2本。先后指导学生科研及三下乡活动近30余项。

范晖,男,博士,副教授。201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高血压和艾滋病。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制定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并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所采纳。作为主研人员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一项。
刘宇丹,女,硕士研究生,讲师。2010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获四川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2013年就职于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文核心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
朱琪,女,硕士研究生,讲师。201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8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2018年就职于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2篇。
刁琴琴,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为公共卫生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先后作为第二作者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校卫生》和SCI期刊《PLOS ONE》各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蒋芳,女,汉族,硕士研究生。2018年6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6月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AFP病例监测工作,协助云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调查AEFI病例。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蒋培,女,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士(2014-2019)、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2019-2022)。承担《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