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欢 杨宇航 图:周丽莎 审核:代成书
为了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交流与对外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专业认同,7月1日,我院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傅丽丽主任来校进行系列讲座。我院全体院领导、行政科室人员、社会工作专业全体师生及学院其他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讲座。
上午,傅丽丽主任在学校高坪校区图书信息大楼204教室为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开展《多元合作模式下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主题讲座活动。她以“一份影响生命的职业”为题,讲述了自己从一名资深护理人员到成为一名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在此职业转变过程中,她对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专业价值观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并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是医院中不可或缺岗位。接着,傅丽丽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经历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多元模式”,即由专职医务社工主导,医务社工助理及专科志愿者协助,第三方社工机构介入的儿科特色专业社工团队。她提出医务社会工作提倡快乐治疗,传递善的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她带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评估病人需求、在患者生命关怀、医患关系促进、志愿者管理及社会资源链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并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睡前故事”、“住院患儿绘画比赛”等志愿者服务项目,为患儿提供陪伴,缓解患儿恐惧和孤独等不良就医反应。她最后总结“医务社工不能解决服务对象的痛,但能解决服务对象的苦;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宽度。”
下午,傅丽丽在社会工作实验室为我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团队进行专业教育交流与实务指导。她介绍了自已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实践的儿童护理医疗游戏辅导员项目。儿童护理医疗游戏辅导员项目是在已有成熟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志愿服务基础之上,聚焦患儿个体面对医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慌情绪的一种技术探索。它能够消除儿童对医疗的恐惧,提升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傅丽丽主任具体为大家讲解了游戏具体包括了医疗类游戏与非医疗类游戏两种类型,医疗类游戏分为术前准备游戏、术中游戏与术后游戏。
此次系列讲座为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带来内地先进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拓展了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见识,提升了专业教师教学与实务能力,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