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专区 > 正文

【文献分享】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癌症预后:观察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综述

发布日期:2025-06-06 点击:


本次分享的文献来自BMC Medicine杂志(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医学1区,Top,IF=7.1)2020 Nov 20;18(1),标题: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and cancer prognosis: an umbrell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作者M. Cupp; M. Cariolou; I. Tzoulaki; D. Aune; E. Evangelou; Antonio J. Berlanga-Taylor。这篇文章旨在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 或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TAN) 与癌症预后之间关联的证据强度和有效性。


背景

癌症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发病率上升与慢性病流行及流行病学转变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炎症相关指标成为重要预后研究方向。自Virchow发现炎症与肿瘤的关联以来,炎症已被确立为癌症发展的核心特征之一,其中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的双重作用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多项系统评价证实NLR升高与不良预后的关联性,但癌症类型、分期、治疗方式及临界值差异导致证据解读困难。通过伞式综述方法整合现有研究,可系统评估NLR/TAN预后价值的证据强度,识别潜在偏倚,为不同癌种及治疗场景下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一、文献检索

在 MEDLINE、Embase 和 Cochrane 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纳入从建库到 2020 年 5 月 29 日以英文发表的所有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测量包括 NLR 和 TAN (瘤内、瘤周和基质中性粒细胞)。总生存期 (OS) 、癌症特异性生存期 (CSS) 、无进展生存期 (PFS) 、无病生存期 (DFS) 和无复发生存期 (RFS) 被认为是癌症结局。最初,使用 RefWorks 基于 Web 的书目和数据库管理器按标题和摘要筛选文章,以确定是否有资格进行全文筛选和收录。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仅纳入包含个体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及对应的Meta分析(排除无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

2:研究对象为任何癌症类型的人类患者,且研究需在癌症诊断前后测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或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

3:允许纳入基于共同特征(如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等)合并分析的Meta分析,归类为“复合癌症终点”。

4:Meta分析必须提供可重复的统计细节,包括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及每项纳入研究的样本量。

排除标准:

1:排除未评估癌症相关结局(如仅分析非癌症疾病)的Meta分析。

2:排除未明确癌症部位的研究,或在单次分析中合并多种癌症但未说明共同特征(如笼统归类为“其他癌症”)的Meta分析。

3:排除未提供HR、95% CI或样本量等关键统计信息的Meta分析。

重复Meta分析处理规则:

1:若同一癌症部位的多个Meta分析在效应方向、幅度及统计学显著性上一致,则纳入包含最多原始研究的Meta分析。

2:若同一癌症部位的Meta分析结论存在显著分歧(如效应方向相反或显著性不一致),则两者均排除,除非分歧源于样本量不足(纳入研究数<5),此时仍选择纳入研究数较多的Meta分析。

3:若同一系统评价包含多项Meta分析,需逐一评估每项Meta分析的合格性。

三、数据提取

生成数据提取表以记录来自每项meta分析和纳入的单个研究的信息。从每项荟萃分析中提取第一作者、出版年份、结局指标、生物标志物和癌症诊断。对于荟萃分析中纳入的每项单独研究,提取第一作者、出版年份、总人口、流行病学设计、HR 和 95% 置信区间,以及分析方法和 NLR 临界值(如果可用)。

四、数据分析

采用加权逆方差法结合限制最大似然(REML)估计,使用R语言"meta"包的metagen命令对所有荟萃分析进行重新计算。针对每个癌症部位-生物标志物-结局组合,分别通过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后者为主)计算汇总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应用Knapp-Hartung修正。同时计算95%预测区间(PI)以评估效应量不确定性和研究间异质性(Tau²),异质性通过Cochran's Q检验(P<0.10为显著)和I²统计量(含95%CI)量化。

为探索异质性来源,进行了亚组分析(按研究统计模型分组)和元回归分析(评估如NLR临界值等因素)。使用反正弦-汤普森检验(metabias命令)和过量显著性检验(TES)分别检测小研究效应(可能反映发表偏倚)和报告偏倚。

敏感性分析包括:可信度上限法(5%-20%上限值)调整研究方差以评估偏倚影响。使用最大研究的效应量估算成分研究统计功效,并通过二项检验比较观察与预期显著结果数。证据强度依据GRADE标准分级(强、高度提示性、提示性、弱、不确定),综合考虑效应量显著性(P<10⁻⁶)、样本量(>1000例)、最大研究P值、异质性(Q检验P>0.10, I²<50%)、PI是否排除HR=1、偏倚检验结果及敏感性分析稳健性。提供强证据的荟萃分析需通过AMSTAR 2和QUIPS工具进行质量评估。


结果

一、纳入的荟萃分析的特点

14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发表文章,204项符合资格标准的荟萃分析,涵盖了195项研究(NLR)或9项研究(TAN),所包含的荟萃分析总结了1978项研究的效果量估计,其中最常评估的结果是总生存期(OS,N=90)。在135项元分析(占66%)中,总样本量超过1000人,每项元分析的中位数为七项研究。然而,134项元分析(占66%)包括少于十项研究,25项(12%)仅包括两项研究。

二、汇总效应大小

这些荟萃分析中有 42 项仍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汇总随机效应估计。在三项荟萃分析中,最大成分研究的效应量与随机效应估计值 (HR < 1) 相反。最大成分研究的效应量估计往往比随机效应估计更保守,136 项荟萃分析 (67%) 产生的 HR 大于最大成分研究的点估计。然而,汇总随机效应的对数 (HR) 与每项荟萃分析的最大成分研究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结果的一致性(图2A)。

为了确定研究规模对总效应量大小的影响,将随机效应估计值与每个荟萃分析的合并效应量的逆方差作图。与方差较大的荟萃分析相比,方差较小的荟萃分析产生的估计值更保守,显示 HR 估计值范围较小,并且略微趋于零值 (HR = 1)。方差较大的荟萃分析显示了广泛的随机效应 HR,并且包括大于 2 的 HR 估计值的数量增加(图 2B)。

三、再现性

在204项荟萃分析中,87项(43%)再现性存疑(计算HR与报告HR差异>0.01),其中10项差异超过10%。

四、研究间异质性

64%(131项)荟萃分析的预测区间(PI)包含HR=1(无效应值)。仅26%(47/179项)包含≥3项研究的荟萃分析PI排除HR=1。

五、效应估计调整的亚组分析

仅13%(6/48项)荟萃分析显示多变量与单变量模型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调整后效应值变化无一致模式,多变量分析PI通常更宽。

六、NLR阈值的元回归

76%(156项)尝试分析NLR阈值影响,仅11%(14项)显示显著正相关。53%(82项)中NLR阈值未解释任何异质性(R²=0%)。

七、小研究效应

67%(136/204项)存在小研究效应证据(结合arcsine-Thompson检验)P<0.10及模型效应值<最大研究效应值。

八、过度显著性

21%(42项)显示过度显著性偏倚(TES检验阳性)。

九、可信度上限

随上限值增加(5%→20%),显著性比例从87%降至25%,效应方向一致性从100%降至98.5%。

十、证据分级

强证据(9%,18项):如鼻咽癌OS/PFS(HR=1.48/1.50)、去势抵抗前列腺癌OS(HR=1.56)、子宫内膜癌OS(HR=2.22)。

高度提示性证据(21%,42项):主要涉及复合癌症终点、免疫治疗癌症、胃肠道癌等的OS。

其余63%(提示性25%+弱证据38%)支持NLR/TAN与不良预后关联。

十一、质量评估

提供强证据的荟萃分析中:67%(8/12项)来自中等质量研究,25%(3项)低质量。

强证据相关的成分研究:88%(37/42项)偏倚风险较低。


结论

提供的定量证据表明,在广泛的诊断、疾病阶段和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的 NLR 升高与不良预后之间存在关联。在前列腺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鼻咽癌等疾病中,NLR 和 OS 之间的关联证据最强。然而,总体而言,特别是对于 TAN 与癌症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证据受到研究质量、异质性和小研究效应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克服现有证据的局限性。


MIRG

AI-Research Group

川北医学院口腔科创平台×医学信息科研课题组是一个创立于2022年的新兴平台, 本课题组是计算机应用协会的一个独立部门, 旨在训练本科生自主科研协作能力的科研课题组,致力于数字医学,战争医学,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 本团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让AI成为照进现实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外部链接


初审初校:张圆梦 朱广能 罗子甯

复审复校:彭嘉宽

终审终校:刘英


友情链接: 学校官网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8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