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由李冬阳博士带队,赴汶川县垮坡村调研,我院胡澜院长、李帅旭等老师参加了调研。

垮坡村距离汶川县城约13公里,距离成都约168公里。地处岷江上游,地势西高东低,山高谷深,河谷狭窄,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垮坡村户籍人口510人,常住人口350人。垮坡村民大部分为羌族,少数为汉族和藏族。当地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善的地方信仰文化,后来汉人移居此地带来了医疗文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推行了中西医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当地现存仪式医疗、民间医疗与生物医疗文化。

此次调研围绕垮坡村的三种医疗模式展开了考察。分别对垮坡村的自然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进行了调查,并了解了当地人的信仰体系、身体观念、疾病分类,以及村民的就医选择及医疗行为。首先,对垮坡村的仪式治疗进行了解,包括仪式治疗的群体、治疗的疾病、治疗的过程等内容;其次对垮坡村的民间医疗文化进行了解,包括民间医疗的群体、医疗技术、治疗的疾病以等内容;其次对垮坡村的生物医疗文化进行调查,包括垮坡村的生物医疗进入、发展、现状等内容。

通过本次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岷江上游地区在连通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点,为理解岷江上游地区乃至民族地区的医疗文化与行为提供民族志案例书写;调研报告将为理解多元医疗文化和医疗行为,发挥各地传统医疗文化在利用社会文化因素参与治疗的优势,提供学理依据。通过了解垮坡村的多元医疗文化与行为对当地村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反映羌族地区乃至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发展,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在民族地区的推进提供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