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下设的二级教学机构,承担全校本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负责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工作,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阵地。
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川北医学院马列教研室,1989年12月改为社科部,2001年12月发展为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于2005年设置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人文社科学院合署办公。2012年9月正式与人文社科学院分离,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017年7月学校为适应国家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发展新要求,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形势与政策、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11个教研室,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中心和行政办公室、教务科。部门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26人,其中博士13人(7人在读),硕士44人。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院在做好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本科生开设5门公共必修思政课及《劳动教育》《安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等课程。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获批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均获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在教学改革和管理方面,自2011年以来组织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每年组织全校3000余名本专科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撰写社会实践论文,规模大,效果好,并组织优秀学生到邓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直观形象的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实施五年一贯制医学生德育教育方案,努力构建医学生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每年组织学生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开展以理论热点问题、重大纪念活动等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教学中采用专题讲授、讨论、播放音像资料、讲座、考察学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历史情景剧创演、班级主题辩论赛、大学生讲思政课、读经典等课内实践活动,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演讲比赛、征文、知识竞赛、主题幻灯片制作,深化学生的认识,提升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黄婉霞老师荣获2016年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主持申报2021年“四川百万大学生同上‘四史’大课”优秀课例并成功入选。李美娟老师荣获2023年川北医学院“最美思政课教师”称号。此外,多位教师荣获校级教学名师、“我心目中最喜爱教师”、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院教师关心时政,把党的理论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在学术领域作了深入研究。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抗日战争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我院张玲教授申报的《近代中国公共卫生意识变迁研究》课题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梁柱教授、仝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张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等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先后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3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3项、南充市社科成果奖20余项。
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更高的标准加强学科、课程和队伍建设,增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