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7日至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冬阳参与带领“营医笃行,山川健行”宣讲实践队(由17名各学院学生组成的三下乡队伍),深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锁口村,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李冬阳老师精心组织、率先垂范,引导宣讲队队员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师生们走村入户,通过详实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村干部座谈,聚焦锁口村产业发展瓶颈、劳动力滞留问题、文化资源现状及医疗药膳了解度展开深入调研。队员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思考对策,力求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当地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李冬阳老师强调:“‘三下乡’的核心在于‘下’,青年学子必须沉下心、俯下身,在广袤的乡土实践中读懂国情民意,才能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此次下乡我们需要做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

宣讲队深度融入当地文化,积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锁口村,师生们带领当地25名小学生向非遗传承人虚心学习,亲身参与竹编技艺和扎染工艺的体验与实践。大家与村民一起,巧手编织实用竹器,体验扎染布艺的独特魅力,更是走进村中主要经济产园——竹笋基地,为其拍摄宣传片,共同探讨如何将传统非遗技艺以及当地农业转化为促进村民增收、带动乡村文旅发展的特色产业。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和推动文化繁荣的具体实践,帮助村民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实践队精心策划并献上了一场主题为“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的文艺汇演。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嘹亮的红歌、生动的舞蹈表演讲述、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热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同时,实践队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了中医药膳科普活动,向村民及当地学生们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并赠送了精心准备的中医药膳包,将健康关怀送到村民手中。

此次赴锁口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重要举措。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展现了川北医学子“求真务实、知行合一、服务奉献”的优良院风。他们不仅在服务乡村中增长了才干,更在深入基层中锤炼了意志,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同学们在活动总结时感悟:“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我们通过‘三下乡’这堂生动的实践课,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我们以后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实践中不断淬炼成长,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