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部门会议室设立分会场,组织10余位无课教师参加虚拟教研室建设专题培训。此次培训通过直播方式观看讲解内容,为教师们带来了关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

裴瑾教授深入阐释了虚拟教研室的概念,指出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立的新型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组织,以学科专业教学研究、课程或课程群教学研究和重大教学改革主题研究为核心,组成全国性或区域性高校及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教学研究网络。她紧密结合中医药学科特色,详细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特征:以共同需要和愿景为纽带的“共同体”属性,基于充分调研确定任务以激发参与动力的“关系松散性”,借助线上线下路径协同开展教学研究的“协同创新性”,以及以牵头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发挥教学理念辐射作用的“教育学术引航”性。在建设类型方面,从建设范围分为校内、区域性、全国性教研室,建设内容涵盖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等,讲解中融入了对中医药学科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深度思考。
张雪君教授围绕虚拟教研室建设,介绍了建设背景与意义,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科特点分享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她强调试点建设应坚持立德树人,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坚持协作共享,加强跨专业、跨校、跨地域教研交流,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坚持分类探索,鼓励多元主体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同时,介绍了试点推荐要求,包括建设类型与建设条件等。此外,还阐述了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根本理念,紧扣医学影像学科需求构建特色课程群等内容,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医学影像学科视角的实践思路。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教师们认真学习,对虚拟教研室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两位不同学科背景老师的讲解,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视野,为学院未来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推动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