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师工作坊 / 正文

张怡玥思政教师工作坊举办教学研讨活动

文:张怡玥 图:李帅旭 审核:胡澜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量:

张怡玥 李帅旭
审核 胡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走深走实。2025年5月18日,我院张怡玥思政教师工作坊于在图信楼407举办以“如何将党史经验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动能”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之道。学院胡澜、张怡玥、程亚运、李帅旭,以及学校党校及部分其他部门的多位教师参加了活动。

党史是思政课的“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应该从历史中找寻答案。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胡澜院长所作的题为《1921-1949: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经验和教训》的专题讲座展开讨论。讲座以历史脉络为经、以经验教训为纬、以1840年之后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为“解剖面”,系统回复了旧中国一方面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又保留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这种双重的社会性质,导致在中国有双重矛盾——要解决这个双重矛盾,只有马克思主义;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为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全国政权有着必然性。胡澜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

在专题报告引发的历史沉思与现实启迪中,工作坊教师聚焦“如何将党史经验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动能”开展研讨,以党史为镜,从教学理念革新、技术赋能、实践延伸等多维度探索思政课改革的创新路径。如:利用好身边的红色历史资源,尤其是“小故事”、“小人物”、“小变化”,用心用情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建设“数字思政资源库”,整合微课视频等优质资源;联合档案馆、红色纪念馆开发“行走的思政课”,让“移动课堂”模式使理论讲授与现实观照同频共振等。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不仅是工作坊教师对党史经验的学术回望,更是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动员。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党史智慧融入教学创新,探索构建“党史铸魂、数字赋能、实践育人”的思政课改革新模式,以“赶考”的清醒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