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在2006年成为全校第三个省级精品课程、全校首批硕士点之一,2013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获四川省第二批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立项。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来源、发育过程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为学生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妇产科学等后续课程以及科学研究奠定形态学基础。课程在2006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成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线上资源丰富,视频资源120个,共计1499分钟;非视频资源228个,包括:课件、教案、实验素材资源库、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习题库、考试题库、动画、电子教材及在线图书等。线上运行多元化,考核方式也多元化,并注重过程性评价。线上开课已完结8期,课程网页浏览量32528916人次 ,累积选课人数17830人,累积互动次数294769人次。积极开展PBL、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理论实验混合式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等教学改革与研究。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不仅适合在校本、专科学生,包括医学专业及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还适合继续教育的学生。
课程负责人简介
文晓红,硕士,教授,中共党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四川省第十二批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川北医学院教学名师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2项教育厅和1项南充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川北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5篇、核心期刊7篇。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10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1部。获得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川北医学院优秀教师等奖项。
课程团队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团队现有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理实验师2人,实验员1人;博士1人,硕士8人(含在读博士2人),大学本科1人。主要承担统招本专科、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参与公管等专业基础医学概论、卓越医师班人体形态学概论、各系统功能与疾病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还承担研究生体视学方法、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团队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PBL、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理论实验混合式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主持教改、教研项目共18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教学论文25篇。编写《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精编实验教程》等正式出版的教材共1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积极开展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主持科研项目共3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43篇,核心期刊39篇。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及表彰共60余项,其中:文晓红获川北医学院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川北医学院教学技能大赛最佳课件奖等;刘燕获川北医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人卫慕课本科组三等奖等;李静获川北医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川北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马利获川北医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川北医学院教学创新大赛讲师组二等奖等;张仁东获川北医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川北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彭彬获川北医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等;团队除课程负责人外,主要成员如下:
张仁东:副教授,硕士。
李静:副教授,硕士。
马利:讲师,硕士。
黄小丽:讲师,硕士。
马栋棋:助理实验师,硕士。
王豪彬:实验员,学士。
彭彬: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燕:讲师,硕士,在读博士。
袁莉:助理实验师,硕士,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