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以腾讯会议形式,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怡玥主持,陈茹、李宁、郑锦阳等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张怡玥首先明确9月15日-9月30日线上授课需切换腾讯会议教育版、保障课堂纪律与设备网络,提醒教师在学习通核对学生名单并邀请重修补修同学入群;详细说明实践课含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活动汇报两次课内实践,相关资料模板与评分表已整理至开课资料压缩包,要求师生妥善保存提交材料;同时告知10月13日线下授课需带齐“八大件”,除卓医1、2班外其余班级在博济-东楼上课,还提及两套期末试卷出题安排及校历、作息等补充信息。
随后,李宁、陈茹等教师围绕教学工作建言献策。针对期末考试,教师们就出题形式、难度梯度等提出优化思路;在课程安排上,结合线上线下授课特点,就教学进度衔接、实践活动时间分配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为后续教学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集体备课核心环节,全体教师聚焦“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中“如何讲好明大德”知识点展开深入研讨。苟艳老师提出可结合医疗行业案例,选取医护人员坚守医德、驰援一线的典型事迹,让学生更易理解“明大德”与职业担当的关联;郑锦阳老师建议融入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思想,通过古今对比,帮助学生把握“明大德”的时代内涵。其他教师也积极发言,有的提议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职场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强调结合时政热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研讨氛围浓厚。
最后,张怡玥对会议进行总结,肯定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宝贵建议,明确后续需根据讨论结果完善教学方案,要求全体教师落实各项教学安排,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助力学生筑牢思想根基、提升道德素养。
此次集体备课为教研室新学期教学锚定了清晰起点。通过明确授课要求、细化实践安排、统一教学标准,解决教学关键衔接问题;围绕核心知识点的研讨凝聚教师智慧,丰富教学路径,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高质量开展思政教学、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与责任担当筑牢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