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唐德文,2009.09-2014.07在川北医学院就读;2014.07-2019.09在昌江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工作;2019.09-至今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医疗集团工作。
校友先进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守卫家乡或响应祖国号召,向险而行,而在这2022这一年,新冠疫情爆发达到高峰,在这次最艰难的抗疫战,唐德文医生依然冲击在最前线,贡献微薄之力。
2022年04月,上海疫情全面爆发,全城封控,急需支援,抗疫集结号再次吹响,昌江县委县政府依旧高度重视,昌江医疗集团在接到消息后,快速集结,看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唐德文医生毅然报名参加,成为援沪队伍中的一员,回到家告知家人,才发现唐德文医生与他的爱人竟然需要同时支援上海,当时夫妻俩都有些犹豫,若他们俩都前往上海,家中将剩下年迈的奶奶,幼小的女儿及一直辛勤的父母,若要留下一人坚守也不知道谁留下好,最终父母鼓励他们俩共同前往,希望能相互照应,家里他们能照顾好,而且他们也相信组织领导定会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相信祖国定能在本次抗疫中取得胜利,各地支援医护能平安回家。

04月03日根据组织安排,唐德文医生队伍与全省908名战友跨越2000公里来到上海,参与到抗疫战役中来。在这次为期51天的援沪中,有很多感动和欣慰,但也有些不足,收获颇多。
来到上海后,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唐德文医生于04月08日05:00开始进入华亭方舱工作,方舱内一般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第一天上班,一下子面对几百名阳性病患,唐德文医生心中有些许忐忑,但是他们依然进行床旁交班,详细的对接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并一一记录。凌晨,唐德文医生就碰上了一位大咯血患者,但该患者既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相关病史,作为一名高年资医师,唐德文医生知道不明原因的咯血,难以判断预后,一旦持续咯血,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堵塞气道窒息或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当时舱内条件有限,唐德文医生嘱护士协助测量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并联系同病区楼层呼吸科邱振钊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及陈宏凯医师协助共同判断评估患者情况,并报告上级,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医生们进入方舱时是没有携带任何通讯工具的(当时舱内各区尚未配备手机),舱内舱外一墙之隔,十几米的距离却难以联系,唐德文医生当机立断借用患者手机拨打相熟同事号码,并告知舱内情况,请同事代为联系,并借助患者电话保持与舱外联系,期间唐德文医生与护士一直守在患者身旁,动态观察,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在发现咯血1小时内安全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当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这件事也让唐德文医生深切的体会到到新冠的可怕,它不仅仅是快速的传播,感染,同时还可能导致重症,也更加感受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更重了一些,即便方舱内大多数都是轻症甚至无症状者,医生们也不能太过轻心,只有对所有患者时时观察,动态评估,及时发现不对劲,快速治疗才能阻止他们向危重症患者转变,才能做到真的守护。
之后因工作模式的调整,及信息化的进展,舱内患者可实现信息化管理,不再需要太多医护人员,唐德文医生转变为医护人员驻点酒店后勤人员,本以为就是发送物资,酒店消杀,工作内容简单、轻松,但是真的干起来才发现,在方舱是脑力活,在后勤是体力活,将近一个月的后勤保障工作,唐德文医生体重足足下降了将近10公斤,每天早起,晚睡,穿着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毒器具,一趟下来满身大汗,还要帮忙发送物资,定时送饭等,一天下来洗手衣湿到换三四趟都是常事。
2022年6月上海疫情,唐德文夫妻俩平安返回小岛,参加了七一的表彰大会。
本以为这波疫情到此结束,没想到海南岛自己的疫情很快就来了,从海口,三亚再到各个市县,这次轮到全国前往海南支援,而唐德文医生选择了坚守昌江,支援有支援的难处,坚守也有坚守的不易,原本医院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不仅需要抽调人员去支援,还要本地区外采核酸,疫苗接种的任务,坚守的医护人员基本都是一个人干着3个人的活,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携手共进,战胜难关。


本以为疫情的篇章该结束了,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全面放开,新冠的患者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相关科室的病床严重不足,多个科室开放床位收治新冠病患,并且新成立一个“新冠病房”专门收治新冠患者,而唐德文医生再次申请加入该病房,直面新冠疫情,继续守护每一个新冠患者。
现在新冠疫情的风波已经慢慢散去,所有的工作逐渐恢复正常,回顾这过去的抗疫之路,唐德文医生至始至终在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守护每一个病人,协助他们早日康复,在今后无论何种情况,唐德文医生将始终坚守每一个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