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杏林春暖惠人,桃李芬芳育人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8-06-26

————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张应宏老师接受学生专访

张应宏老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系南充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四川省急救医师协会委员,四川省灾难医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急救危重症联盟理事,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同时也是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急救医学教研室的主任。

张老师既是杏林春暖的医生,又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对待学生他并不严肃古板,而是随性和蔼,处处流露出医者的温情。

杏林春暖惠人,桃李芬芳育人


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的201万增长了18.4%。考研人数日益增多,考研热不断升温。我校2018届毕业生们徘徊在考研和工作的十字路口,对此,张老师建议到:“医学生是应该考研的,本科的医学教育对于医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毕业生应该弄明白自己要怎样考研,考什么研,什么时候是适合的,什么方向是适合的”。如同儒家亚圣孟子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在选择医学教育之前,大部分同学都曾在主流媒体上听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我们似乎形成了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疗环境十分恶劣的意识。对许多面临此担忧而要走上临床岗位的医学生,张老师则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人心向善。中国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这种模式要求医者要正心诚意,有为患者谋利益的赤诚之心,医者所做的任何医疗都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的,而不是医生为了自己的私利。目前的社会和主流媒体对医患关系,医患冲突有着渲染夸大的现象。医患冲突,医疗事故都是很小概率的,片面的事情。医学生要学好哲学,善于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中来解决问题,明白事理。在张老师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作为医者,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病人的问题,使病人相信医生。尽管社会上有“垃圾人”和一些心怀恶意的人存在,但那都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的心都是向善的。作为医者更要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去面对病人,不能因为一些很小数量的事件而一叶障目,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怀疑。

对在校接受医学理论教育同学们,张老师也特地讲到:“学医的课程是非常繁重的,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我不大认可大量学生在考试月到来时临时啃书抱佛脚的行为,医生这个职业是一辈子都在考试,都在学习,扎实的医学基础是走上临床岗位的先决条件。走上岗位后,你面对的每一个病人都是一道考题,而且比试卷上的任何一道题都更复杂,更不能出错。”

医生不但要授业、解惑,引领学生扣开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救死扶伤的征途,教授他们与病魔斗争、与死神赛跑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病人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的使命感,塑造他们止于至善的医德医风。张老师既参与正常的教学,又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大写的

采访的最后,张老师对毕业的学子们给予了自己的祝福,他提到:现在中国正在倡导健康中国观,社会环境在变化,医生的社会地位会越来越高,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阳光职业,能选择医学,走上从医这条路是十分幸运的,值得我们一生都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