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放射肿瘤学》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放射肿瘤学中所包含的临床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总论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放射治疗技术,掌握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原则及相关的综合治疗。了解放射肿瘤学的发展趋势和进展。课程50学时,其中见习课2学时。
课程内容:临床放射生物学:9学时;临床放射物理:3学时;放射肿瘤学总论:3学时;口腔、口咽肿瘤:3学时;热疗、姑息:3学时;鼻咽癌:3学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喉、鼻腔副鼻窦癌:3学时;乳腺癌:3学时;食管癌:3学时;肺癌、纵膈肿瘤:3学时;宫颈癌:3学时;卵巢癌、宫内膜癌:3学时;前列腺癌、睾丸肿瘤:3学时;
直肠肿瘤、恶性淋巴瘤:3学时;见习:2学时。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放射物理学》
教学目的:肿瘤放射物理学是医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放射肿瘤学的重要基础,它将放射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主要介绍与临床放射治疗密切相关的放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常用放疗设备、临床剂量学、放射治疗新技术(CRT、IMRT、立体定向等)的物理学原理及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吸收剂量的形成,熟悉剂量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临床剂量学基本知识,了解放射治疗新技术。
课程内容:放疗历史简介、基本概念:2学时;放射性:2学时;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学时;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学时;剂量学中的辐射量及其单位:2学时;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电离辐射质的确定:2学时;吸收剂量的校准:2学时;
放射源的种类及照射方式、近距离治疗用的放射性同位素:2学时;X射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2学时;医用电子加速器:2学时;重粒子治疗:2学时;人体模型、百分深度剂量分布:2学时;组织空气比、组织最大剂量比、等剂量分布射野离轴比:2学时;处方剂量计算、楔形照射野:2学时;治疗电子束的产生、电子束射野剂量学:2学时;IMRT技术、IGRT简介:2学时;立体定向、X(Υ)刀;见习课:6学时。
三、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放射治疗技术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了解放射肿瘤学发展史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熟悉放射治疗常用设备作用以及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及计划评估的流程;掌握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模拟定位技术、外照射技术;了解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内容以及放射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
课程内容:放射治疗发展历史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2学时;放射治疗设备:2学时;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及计划评估:2学时;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2学时;临床放射生物学:2学时;肿瘤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技术:2学时;二维、三维放射治疗技术及特殊照射技术介绍:2学时;鼻咽癌、肺癌放射治疗技术:2学时;乳腺癌、食管癌放射治疗技术:2学时;直肠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技术:2学时;子宫颈癌、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技术:2学时;儿童肿瘤、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技术:2学时;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2学时;实验见习:12学时。
四、临床各个专业选修课程
1、《临床放射生物学》
(临床各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主要通过1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该专业的一些相关进展和发展。掌握同临床放射治疗密切相关的放射生物现象、原理、基本理论和概念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为将来从事临床放射肿瘤学工作打下扎实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课程内容:放射生物学概述、放射生物效应的物理、化学过程:2学时;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2学时;细胞放射损伤及其修复、氧效应:2学时;细胞群增殖动力学:2学时;放射敏感性:2学时;分割放射中的时间、剂量、分割因素:3学时;加热治疗:2学时;立体定向放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3学时。
2、《临床肿瘤学总论 》
(临床各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开设肿瘤学总论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1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使医学系、影像系本科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肿瘤学的总体概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肿瘤防治的基本常识,为在今后临床医疗实践中针对肿瘤防治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肿瘤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3学时;肿瘤的分类、分级、病理诊断:3学时;肿瘤的浸润、转移及医源性扩散:3学时;肿瘤的诊断:3学时;肿瘤的综合治疗:6学时。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