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医学:是以核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科学,是医学影像学和核科学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医学影像学的四大影像手段(X-CT、MRI、B超、SPECT、PET)之一,在反映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和代谢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活力。
核医学主要讲述三个内容:(1)基本技术,全面概要地介绍核物理基础、核医学仪器、显像剂、示踪技术、显像原理及方法、体外放射分析技术和核医学检查的效能评价;(2)影像诊断,按临床医学系统影像分类的内容,详细而深入地介绍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理论、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与评价,包括神经、内分泌、循环、骨骼、肿瘤与炎症、消化、呼吸、泌尿、血液、淋巴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影像诊断,充分兼顾本学科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横向对比与内在联系,并重视不同影像技术手段与比较影像学的教学研究;(3)核素治疗,较详尽地阐明了有关疾病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核素治疗学的理论、临床应用及特点,力求诊断与治疗并重,培养知识结构全面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医学影像诊断医师。
本学科授课对象为医学影像本科、医学影像技术本科。
2.医学辐射防护学:是研究各种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研究拟订卫生防护措施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内容涉及物理、核电子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特别是今年来,CT、ECT、PET、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超声影像、加速器应用、放射治疗、粒子植入、微创伤外科等诊疗技术深入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使放射防护的范围从单一的电离辐射防护扩散到整个辐射防护领域。
主要讲述三方面的内容:(1)物质结构、核衰变、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放射线的测量、放射治疗剂量学;(2)医用X射线的产生与特性、X(或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3)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放射线的屏蔽防护、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其中影像技术本学科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核物理基础15学时,放射防护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2学时,医用辐射放射的法规、防护措施等9学时。要求学生在重点掌握核辐射的基础及电离辐射损伤的原理,并了解其在医疗照射防护中的具体应用,熟悉医用辐射的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本学科的授课对象为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生。
川北医学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